review 2022-11

思考 2022-11-21 23:27:20 #重要的 #软件架构 #情绪 #生活 #图片集 1008

人会像大海沙滩上的一张脸,被轻轻地抹掉。

抽离

距离我尽量远离即时通讯工具已快半月了,远离不了的便新注册了一个微信,仅保留了平时联系频繁的好友和相识数年以上的好朋友。虽然导致许多人顾茅庐而无所得,但对于决定而言无足轻重,不过在事后我还是挑了部分帮其解决。

朋友圈里各种碎片化信息的消失,潜移默化的让我有更多精力去退而结网,在如今这个信息过载的网络上实在难得。同时,自从这以后我没再发过任何朋友圈,这并非指发朋友圈的这一行为,而是其背后非自我的目的性,是想展示自己或透露信息。现在,我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在遇到需要透过朋友圈达成目的的需求时,直接去对接具体的关系网或人。由此延伸,隐匿的情感亦是如此。

其实在很久之前,这般想法就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一种天生的抽离?我也不懂。在小学时我便规划着长大以后在无人的深山老林中的寒舍及坡田,又或是在汪洋中制造一个可漂浮的空间,一个处于危险中绝对安全的空间。兴许也是如此才让我曾花六年时间投入到一款沙盒游戏(Minecraft)的建设之中。

加快这一进程的,是 11 月初许同学的来信,其中有一段介绍像是一把钥匙令我触动。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些限制性的“标签”,我更喜欢具体的人(网上交友还是有些陌生)。

称呼就用"{masking}"吧,这是我高中英文名,朋友都这样叫我了。{masking}年生,大二,女,武汉人,现居{masking},生态学就读。这些对我来说就像谈论的天气一样,是那种随意的又确定的东西。

道别

但现实是,如阿德勒所说的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的情况,根本就无法做到。我们被迫出生时就开始接受各类熵的累积,仅有少部分(如 20%)的人依靠后天减熵获得自我(人生)的平和。减熵的成功与否并不能以物质基础来断定,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则就拥有了一大捷径。

现如今,没有人能完全决定自己身处的环境,过往是一部分的我们,我们绝不只限于过往。真正的道别是基于包容,真正的包容是基于超越,越过事情本身去看到难以窥见的本质。但太多太多人基于自我深陷其中,太多太多的人因为生活而自我。

其中一个分叉是心理创伤,如童年经历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在我看来,心理创伤这一词的本质就是决定论:认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进一步的,人们基于这个词汇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这是荒谬的。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这是我认为合理的。

曾经的我在充当人生摄像头时,不免常常融入其中。随着对这世界了解越多,经历越多,接触越多,越是抽离。但无论如何,我都决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从抽离地感受转向抽离地思考。寻找答案是一个需要不断刷新认知推倒重来的过程,我期待下一次心境更迭。

道别过往才能拥抱过往。

生活

最近重庆和广州疫情真的好严重,整座城市像从曾经精密运转的 AI 变成如今仅靠所剩不多的算力堪堪运作的条件程序。

20 条出来之后国内渐渐开放,自从疫情开始后人性的善恶根劣便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刻也不例外。不过讨论这一点毫无意义,较为重要的是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

首先,新冠远不止是人们口中的小感冒,其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一直是各共存国的科学家不断在强调,在研究,在科普的东西。

后遗症的存在与年龄无关、与是否有基础病无关,与严重程度无关、与哪一种毒株无关。

其中,東京都福祉保健局的报告中指出,在两千多例奥密克戎后遗症样本里,轻症以下发展为后遗症的高达 97%,没有基础病的高达 74%。

u_1_637b56da2c772_700x355.png

同时,美国疾控中心的新冠后遗症页面指出,自 2021 年 7 月起 “Long COVID”(也称为 COVID 后遗症)根据《美国残疾人法案》(ADA) 可被视为残疾:Guidance on “Long COVID” as a Disability Under the ADA, Section

当国内在吵「无症状」有没有后遗症、「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吵后遗症不严重的时候,共存国已经在着磨后遗症影响劳动力如何回归职场了。而国内那部分吵着封控的人,只管放飞自我,对有害一面只字不提,甚至弱化它或否认其不存在。只想学国外的自由,忽视他们所受的痛苦。

未来的某一天,国内的客观现实也会盖过所谓的恐慌,写草新冠后遗症的指南及官方科普。须知,共存并不是病毒消失了,而是人们学会与病毒共处,了解病毒的特性及危害,然后习得如何面对。

只要敢放开,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最近封校期间真的很喜欢喝茶。左上角是一株罗汉松,忙时余光扫到那一抹绿意,会有一种有生命相伴的,美好的感觉。

u_1_637b692b093f7_1512x2016.jpeg

11 月 6 号朋友赛后休假返校还带了他自己做的(表示怀疑他的片面之词)面包,味道还不错,碳水总是有一种罪恶的好吃。

u_1_637b899655e82_1008x1344.jpeg

                        

早八的 emo

u_1_637b8f3419328_1008x1344.jpegu_1_637b8f4061656_1008x1344.jpegu_1_637b8ff21eb6b_1152x1535.jpeg

当时耳机里放的弦子的《天空之外》,只是我听到的不仅是儿女情长,还有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等到四季轮转 候鸟回来
天空已空了很久 等风来
季风吹向大海
到天空之外
你以为飞鸟 不知疲惫 只往前飞
终于有一天
我们都明白 还要相爱
回到那棵树上 脱下骄傲 放低姿态

季风吹向大海
到天空之外
自由和爱情 哪一个 会更难释怀
没有你的未来
我像只海豚 迷失在大海
像那无法预知 无法触摸的
爱 在天空之外

                        

这学期休学回来复读,之前忙着一周只上一节课,现在节节都上还有些许不适应。新同学挺好的,让我有种没起床上课的罪恶感 ^ ^

u_1_637b6bab18c1a_3210x1389.jpeg

                        

最近手头有 500 万,大家一起商量下怎么用。

u_1_637b6cab98f97_1512x2016.jpeg

                        

最近微信出了个可二次创作表情的小程序,我做的:

u_1_637b8823f1535_1284x1471.jpeg

网友做的:

u_1_637b883c4f5ad_1284x1635.jpeg

                        

最近闲时在玩小游戏,属于又菜又爱玩,中国移动你欺人太甚。

u_1_637b8cef49146_2096x969.jpeg

被封在学校的日子常和室友去打乒乓,昨晚被两个年轻小伙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T T

u_1_637b90e161b63_1512x2016.jpeg

开发

最近这两周在捣鼓蓝牙串口联调的 APP,最早用的技术栈是大前端:SvelteKitTailwindCSS,通过 NativeScript 进行构建跨平台(Android、iOS)应用。但在我将 UI 做好之后,才发现其社区的蓝牙轮子只支持到 NativeScript7,且这版本还不支持 Svelte,遂放弃转向 Flutter

捣鼓 NativeScript 已经耗费了不少时间,好在 Flutter 的蓝牙轮子有可用的 demo。遇到陌生的方法函数依靠搜索引擎也能快速掌握,其中极客熊猫的 Dart 入门实践帮了我不少忙。

后来实际测试时发现有些硬件并不支持低功耗蓝牙协议,而是基于 SPP 的经典蓝牙协议。不过这个问题在当天就得以解决,在 GitHub 上找到了一个较为过时的经典蓝牙轮子,借助它的 example 快速出了一个 app,遗憾的是 iOS 对经典蓝牙支持并不友好。

u_1_637bb94b69de6_2576x1782.png

                        

没想到之前写的 gQuery 框架被一朋友炒冷饭了,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更新了。不过话说回来,中小型不是特别复杂的网站用 gq 确实很方便,现在还有几个政企的官网都还挂着 v1 版本的 gq & gqui 呢。

u_1_637b96b3057f6_1284x2778.jpeg

                        

另外最近想要开发 Web3 项目的景愿愈来愈强烈了,借助 GoogleHacking 看了蛮多投行和机构的报告,不得不说依然任重道远。真正的 Web3 发展所需克服的苦难远不仅仅只有资本,不过作为一个小而美的东西,已是完全足够。现在的想法并不完整,等后续有眉目了会再另写相关的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