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形状是在和世界的碰撞中形成的。
由于最近身处学业、工作和向外社交这些纵横交错的关系中,我开始很少有机会花 80% 以上的时间在自己的思考上,而零碎的时间也几乎不可能让我深入且清晰的自省。日积月累,就像一层黏糊糊的薄膜附在身上,浑身都不自在。
在自我认知首次于初中的青葱懵懂中诞生时,我用星座这类飘忽的标签来形容自己:#水瓶座 #要强 #自由 #创造 #矛盾 #博爱但疏离 #理性与感性 #自我不自私,以此等等。但这些就如标签效应一般:像我但不是我。
而在这之前,我对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毫无见解,似乎除了性别、年龄和民族等这些客观事实,我几乎无法向人描述自己。我不知道我的情绪为什么会在某一刻跌宕;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行为会如此矛盾;不知道喜欢和讨厌的背后指代的什么。
之后的几年,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类信息非但没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反而变得愈加迷惘。在认清本质接受现实的这一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在潜意识里模糊现实,不愿接受其残酷与不确定性,也无法正视其可能性与机遇。眼睛能看见一切,唯独看不见自己,这种种问题也间接表明:通过自省来了解自己本就是不太现实的。
其中也有一种声音是这样说的:
当你希望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时候,当你迫切需要给自己定性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正在逃避现实的不确定。
你要接受现实的本质与不确定,这样你才能认清生活的真相。
你要接受自身的不确定和无法被定义,这样你才不会给自己设限,你才能意识到你的确有着无数可能性,你才能挣脱目前这短暂的障碍与问题的束缚看清事实的全貌与自己本身。
《成为自己的勇气》
说实话,我是下意识带着质疑甚至反对的主观去看待这段话的,就像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拒绝承认事实真相:对于不好的事实,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反驳抗拒,因为这些信息会与大脑中的信念相抵触,人类本能地会对不利消息产生抵触。
正在逃避现实的不确定,就如我前些年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自己对目前用处甚微的理论知识完全提不起兴趣,说白了就是读书这条按部就班的路走不下去,未来我应该如何用技能在社会立足?" 但客观地说,绝大多数情况是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才会产生诸如此类的问题,以至于有些虚无主义。但这又和上述有所偏驳,因为这是较为理性的内向化思维,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在的客观现实有所兼顾。若非如此,我想的就应该是:"我讨厌上学,读死书到底有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同学能学得进去?是我出什么毛病吗?在这种被约束的环境下好焦虑,我到底该怎么办?"
后者只是被负面情绪困扰,不去想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忽略现实去思考所谓的解决方案。而最致命的,则是随着时代整体价值观向个人主义倾斜,以及随着心理学知识科普,并且这些单一理论被潜意识认为可以解释所有问题(没有意识到适用范围),后者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正如书中所说:
喜欢探究自身的心理、人格、情绪等,当然没问题。但问题在于,不能只用一套理论就试图解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此外,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需要专业门槛的,但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门槛」。因此,「民科心理学」大行其道,再加上「巴纳姆效应」的影响,人们特别热衷于对照各种心理测试和文章进行自我心理测试,然后惊叹道:"对!对!对!我就是这样的!"
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需求,各类心理学相关媒体便会广泛地发那些能够迎合大众心理的理论和文章。这一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剧很多人「内向化」的思维模式,甚至使其完全与现实背道而驰。
这种完全「内向化」的思维方式,恰恰是由于「过度自我关注」造成的。
所谓过度自我关注,就是一个人过度地关注自身,过度地关注自己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成为什么。这种关注持续的时间长了,个体会被自身的种种欲望所裹挟,然后变得格外敏感。
红尘世事,刚者易折。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在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偏执地在一条路上走到尽头几乎是不可取的。除开上述的情况,了解自己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在迷惘,或是有种一切都还不错但就是不太开心的感觉时。通过了解自我本能、动机、需要、恐惧等,发现自己融入世界的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当你结合这类平时日常生活中难以发现的信息去思考问题,会惊讶地发现头顶密布的乌云已悄然消散。
从高中装抑郁逃课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开始,好奇驱使我接触了大量的专业心理测试量表,甚至到了带着机翻生啃英文文献的地步。其中最让我怦然心动的,无疑是九型人格(Enneagram)。其把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映射为了九个人格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动机、恐惧和驱动力,以特定的情感为中心。实际运用中,每个人都是两个及以上类型的混合体,甚至可以衍生出数百上千种不同排列组合且动态变化,但这都不会改变其基本人格特质。
在我看来,它不会束缚人们,而是打开了一条通往自我潜能发掘的捷径。这也是九型人格与其他商业娱乐型巴纳姆效应测试不同的一点,九型是一个能真正帮助人们探索、发展、武装自己的人格系统。
2022 年年初,当时已有近百年历史的 MBTI 测试突然大火,这让我有了在自己个人网站开发一个九型人格测试项目的打算。正好那段时间空闲较多,这个项目便于 4 月初着手开发,并于 19 日正式上线。为了推广也尝试投了 Google Ads,期待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自己,而后了解作者,妄图以此寻找共鸣及认可。
作为一个临时起意开发的项目,截止至今已稳定运行了一年零一个月有余。由于优异的操作体验感和分析专业性,上线以来获得了绝大多数用户的好评以至盛赞,但其中零星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那些我刻意回避的问题:项目仍有不少提升空间,分析报告仍然不够深入,模式单一等等。而让我回避这些问题的便是我手中堆积的其他事情,我无法下定决心去牺牲甚至放弃其他项目来完善这个九型测试。噢,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它运作的也还算不错。
本以为它就会这样平平淡淡一直走下去,但未曾想到随着相关知识的提升,以及和世界的碰撞中使自我形状更具象化后,我心里开始出现一个声音:目前这也许是你一直以来所寻找的心理学领域和人文关怀方向下最合适的创业项目。
为了避免再做思维巨人行动侏儒,我首先借助 AI 为项目起了个名字,并经过域名和商标查重后,最终敲定为"人格九道(EnneaTao)"。
接下来便轻车熟路注册了域名,商标,以及进行 ICP 备案,并顺手做了个简单的 Logo。
其中,在阿里云进行 ICP 备案时,不知道是不是隔了太久没使用备案服务,新申请时还需进行一次主体变更。而更离奇的是阿里云备案初审员致电时,竟告诉我说最近有政策新规,已备案网站超过 5 个需要提交每个备案网站的情况说明书和建设方案书,也就是说我还要提交二十多份报告。这让我震惊且不解,便去看了眼重庆管局的备案规则: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50259.htm。
在规则文档中,企业和单位主体的规则分明写道:域名前缀超过30个时(含30个),需提供每个域名的网站建设方案书。所以我推测是审核员搞错了,便取消申请重新提交,遂顺利通过。
这里我直接问的 Metor-370(效果等同 GPT-4),对话如下:
其中对于首句的项目情况介绍,完善后为:
我想在心理学领域下的自我认知(个人提升)和人文关怀方向进行独立创业,现计划开发一个关于九型人格的网站平台,名为人格九道(EnneaTao)。该平台提供在线测试和结果分析报告,收入来自付费解锁完整版报告内容,以及可能的增值服务。
在这之前,我已在个人网站中开发过完整的九型人格测试系统,并于过去 30 天内提供了 40,359 人次测试,根据反馈统计满意度高达 98%。*** 除去开发时间成本,首年投入回报比例为 ***%。其中新用户45% 来自搜索引擎付费推广,30% 社区推广,15% 朋友推荐,5% 同站流量,5% 自然流量。
面向所有同类竞品,目前的优势有:
- 独立开发者自主创业,趋近于0的开发成本
- 先进的技术栈,趋近于0的运维成本
- 前端H5自适应设计简雅,操作体验感最佳
- 测试结果分析报告最详尽,最全面(无论是免费版还是付费版)
同时,还将在以下方向进行创新:
- 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用户认证,确保用户资料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增强用户信任。
- 使用人工智能(基于 prompt 工程预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以对话的方式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自己。
- 提供内容创作平台,用户可发表动态及文章并基于 IPFS 在链上储存,可参考:开源链上博客系统 xLog
其中高达 ***% 的投入回报比可能有的朋友看见会很惊讶甚至怀疑,但需要说明的是,该产品从 0 到 1 均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故在回报比的计算中,省去了开发,运维以及人力成本这三大费用。
此外,我也在网上查阅了不少心理学领域创业的知识分享,其中包括知乎圆桌 - 心理学 101、PMCAFF - 我的创业独白之——小鹿平价智能咨询心理平台商业计划书等,但对我目前来说启迪不是太大。
匆匆提笔,等之后我再修缮与更新这条博客。
与诸君共勉。
未完待续。